博学笃志丨我院研究生参与表型组学盛会所感所思
POSTED BY: 2020,11,09

金桂飘香时节,由复旦大学、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表型组学分会、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人类表型组大会暨第三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也如约而至。

本次会议以“表型组时代的人类健康”为研讨主题,大咖云集,汇聚了全球三百余位相关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代表,吸引近千名线上观众参与,旨在分享表型组学最新成果的同时,探讨如何能够凝聚全球力量使得“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走上快车道,为人类健康密码的探索与破译绘制出全新且系统的“导航图”。

会议从前期筹备到现场支持再到圆满闭幕,整个过程中处处可见研究院的研究生们积极参与会议的身影。他们或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会议筹备,为会议顺利进行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逐渐成长为有情怀、有担当、有使命的研究院新力量;或踊跃报名参会,学习前沿知识,徜徉学术海洋。作为表型组研究领域的小萌新,研究生们本着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带着饱满的探索兴趣在这场表型组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前沿学术盛会中努力汲取知识养分,以期在思维碰撞的时刻,能够为自我当下所专注的表型组研究迸发灵感,在表型组学领域中贡献自己的学术力量。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牵头承担了上海市首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服务于国家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需求,是“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顶层设计部署“一计划两中心”的核心建设内容。研究院的研究生们也是来自于不同学科,以期多学科的交融共同推动人类表型组学的研究与发展。这场学术盛会将同学们领进人类表型组学的学术殿堂,也引发了大家的所感所思:


梁剑青(2018级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D1EB

尽管疫情阻碍了国际学术的面对面交流,但是并没有影响线上的学术盛宴的开展。这几天,透过屏幕聆听了国际表型组研究专家的精彩报告,又一次对人类表型组计划引领生物医学发展、致力于人类健康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感谢院里组织的这一次学术交流。印象最深刻也是最为触动的是“新冠病毒的表型组学研究”议题。科学家为了攻克病毒、还人类一个健康的社会而努力奋斗着,他们有的牺牲了与家人共度春节的时间没日没夜在实验室研究病毒机制以求为治疗方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他们有的不畏惧一线的感染风险奔赴前线收集标本;他们有的积极主动加入研究团队,与国际进行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他们的努力,才有目前取得的有效研究成果!尤其令我感动的是,这一件事情,无分国界,全球为人类健康而努力的团结!致敬科研人员,致敬一线的工作者,愿早日攻克疫情!


马帅(2019级内分泌专业博士研究生)

17A24

本次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的方式,邀请国内外表型组学领域的诸多领军人物,分享了表型组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科研成果,并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会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表型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又一战略制高点,通过全面解读人类生命密码所需的关键信息,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口和新的范式,并将引领生命科学走向新的变革。身为研究院的一名研究生,从事分子代谢表型组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希望研究院日后可以举办更多学术交流活动,在各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中,帮助大家拓宽学术思路,让同学们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科研挑战!


肖蕾(2019级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D55E

通过此次异彩纷呈的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我得以一睹诸位大家的风采,有幸聆听许多优秀的报告。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相关的知识,还对于当前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方向及方法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收获了更广阔的思路,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次会议非常精彩,非常期待下次会议!


韦金龙(2020级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5661

作为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的一员,我有幸得到参与此次大会的机会,以下是我本次参会的感想:

(1)表型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表型是生命体的生物特征,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表型组则指生物体从微观到宏观、从胚胎发育到衰老死亡过程中所有表型的集合。表型组学是继基因组学之后生命科学的又一战略制高点和原始创新源,也是时代发展和生物学发展中的必然事件。

首先,国际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极大的促进了生物学各领域的发展,然而表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功能决定的,仅仅从基因的机构与表达层面去理解人类及其他生物表型的形成是远远不足的。例如,纽约市收养机构路易丝·怀斯服务公司曾于20世纪60年代进行一项实验,历时约15年,将至少有8对双胞胎和1对三胞胎被安置在不同的家庭。(该项实验严重不符合伦理道德,如今大多数领养机构已经被命令禁止分离双胞胎)。这些同卵双胞胎拥有相同的基因,但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最后的表型也存在着差异。

其次,生物医学的发展与进步需要进行人类表型组研究。当收集足够的表型数据后,科学家和医生可以通过整合处理数据,建立疾病表型预测模型,从而可以比临床检测更早的预测慢性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例如,在慢性退行性疾病方面,复旦团队利用柠檬酸、谷氨酸等5个血清代谢分子表型指标加上年龄、精神状态2个功能表型指标建立了痴呆风险的复合表型预测模型,相关预测准确率(AUC)达到90%。

最后,在进行健康人类表型组研究的同时,可以进行其它病理表型组的研究。此次大会中,卞修武院士也介绍了关于新冠肺炎病理表型组的相关研究。当我们充分掌握各种病毒感染、真菌、细菌等感染的病理表型组后,利用数据模型预测,可以更早更有效的预防和抑制如此次的全球规模的流行病的发生。

(2)其它领域研究和表型组研究互促发展

精密测量技术、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让研究人员可以对大规模人群样本全景精密测量而获得海量表型大数据并加以科学分析。

人类表型组研究成果则能够提高医学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实现对疾病的精准分型、精准分类。同时,人类表型组计划及相关科研成果将发现一批全新的表型标志物,大量获得药物新靶点、新机制,为新型诊断试剂和产品、原创新药、个性化健康管理装备、智慧医疗器械与设备等提供超级引擎。另外,全面、精确的表型组数据的收集可以促进人工智能进一步跨越式发展,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等。

(3)人类表型组学研究也面临巨大挑战

对于人类基因组来说,只有拥有数个甚至一个基因组样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PCR大量扩增从而进行测序,而表型组则不然,表型组学研究需要长期地对众多自愿受试者进行定期的表型采集,观察与比较同一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表型变化,因此相比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表型组计划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资源,面临更大的挑战。

人类表型组研究的挑战纵然巨大,但其应用和发展潜力更是不言而喻,进行人类表型组研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身为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的一员,我很有幸,也很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一具有国际性、历史性意义的人类表型组计划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铠璇(2020级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7B2A

在三天时间的会议过程当中,各位大咖悉数登场汇报,作为一名研究院的新生,一方面感受到了表型组学的前景无限,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表型组学研究任重道远。

研究院拥有世界领先的人类表型组精密测量平台,并承担着发起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任。这远大的目标、强大的平台和已有的成果都像是灯塔,召唤我们这些年轻的研究者投身人类表型组学领域。人类表型组学以其交叉学科独有的广阔视野、复合思路,、勃勃生机激发着每个身处其中的人不断去思考,不断去求索,不断去总结归纳。前方是潜藏的富矿,是隐秘的宝藏,是累累硕果有待采摘,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纵使行路万般难,云帆直挂过大江。



余鹏(2020级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参加完这次的国际盛会,我深深感受到人类表型组学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的又一新的起点,人类表型组学研究将提供复杂生命系统机理与奥秘的新一代导航图。作为一名研究院博士新生,我深知未来的研究生涯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加油!加油!


张一鸣(2020级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296C

作为研究院的一名博士新生,我十分有幸能参与第三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第二届中国人类表型组大会,得以聆听领域最前沿的报告。理解消化这些报告,我加深了人类表型组研究重要性的印证。它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口和新的范式,助推着药物靶标的发现。具体来说,让我印象更深刻的报告有:本专业相关,Dr. Akihiro Umezawa带来的"Efficacy of Hepatocytes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Dr. Yixue Li带来的“A Pharmaco-genomic Landscape in Human Liver Cancers - From Cell Lines to Patients”、和美国科学院院士Dr. Jeremy Nicholson带来的新冠肺炎密切相关的 “Molecular Phenomic Approaches to Study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OVID-19”、中科院院士卞修武的“新冠肺炎病理表型组研究”。很好地拓宽了科研的思路,加深了对本领域的理解。今后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生命科学,表型组的宏伟蓝图中去,以期做出自己的贡献。


白琳(2020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67D62

作为入学以来参加的第一次大型表型组学研究领域的大会让我受益匪浅,今年的大会以“表型组时代的人类健康”为主题,探讨了人类健康重大问题的科学解决方案。入学前对表型组学虽然有所了解,但是经过这次大会使我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了这一继基因组之后生命科学的又一个战略制高点和原始创新源。人类表型组大科学计划正深刻地改变着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面貌,引领生命科学的范式变革。

记得在今年八月份,“未来说·执牛耳者”中,金力院士为观众解读了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项目。金力院士在节目中先给观众讲了三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你的耳垂处有折痕,说明你很容易患上冠心病;如果一个欧洲的白人朋友耳聍湿润可能预示着他会有狐臭;如果一个中国人喝酒容易脸红,那你要注意三件事:你可能易患食管癌、高血压,而且急性心梗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的治疗效果差......用这三个简单的例子让人一目了然地就了解到了人类表型组计划的意义之所在。这些不是“伪科学”,这三个例子恰恰是说明表型与人类健康之间关系的最简单而典型的例子。

在张江校区踏入表型院大楼的墙上,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相信未来在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协同创新之下,一定能够破解表型组——这一人类健康的关键密码为精准医学、智慧医疗和精准健康管理提供坚实、有效的科学支撑。让表型组学成为未来真正的“执牛耳者”!


张良龙(2020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47BD7

参加这次这次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让我看到了在表型组层面上对新冠病毒疫情的研究,见识到了国内外科学大咖的风采,开拓了在代谢组学领域的科学视野;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在英语听说能力上的不足。之后要继续努力积极参与类似学术会议,提高眼界,多多练习英语听说。


王丹可(2020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9432F

经过这次的报告参与,我给自己确立现阶段的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多阅读相关专业的英文文献,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能力,也好在以后的全英文汇报中有所收获,阅读专业相关的文献也有利于尽快确立自己的研究目标。二是端正态度,以后对于这种相关的大型报告会要有所收获。

参加这次会议,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仝小林院士所做的关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中的诊疗作用的报告,那句“西医灭种,中医调态”的理论让我为之一震,这句话简洁明了的阐述了中西医对于疾病诊治的不同原理和方式。仝院士还说,表型组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完美研究领域,是中医从宏观走向微观,西医从微观走向宏观的桥梁。这坚定了我对我们研究院从事表型组学研究的信心,也让我对我们中国的国粹中医中药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的信心倍增。另外,就是几位外国专家所做的关于新冠疫情的报告,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唐少帅( 2020级神经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57061

第三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已经落幕了,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通过视频会议听取了与会的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让我对人类表型组技术、研究方法、道德伦理、前言成果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届会议中带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两个部分,一个是24号下午作为开幕式的COVID-19前沿研究部分。我们看到了表型研究在公共卫生和流行病领域的应用。2020年初以来,COVID-19已经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对于COVID-19的临床和疫苗研究从未停止。对于病毒的追溯和预测也正在取得进展。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表型学方法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用分子表型方法来追溯COVID-19的历史,还是用流行病学手段研究预测COVID-19的发展,我们都能够看到表型组学已经成为了日趋成熟的科学体系,并展现了其广大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25号上午举办的“Ethic and Research Integrity in Phenomics”部分。我有幸到了G209会议现场听取了孙璘老师关于组学数据分享原则规范的报告。科研伦理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组学研究中尤其重要。在人类组学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志愿者的信息应该处理,他们的知情权应该如何保障,涉及到志愿者身份的数据(如DNA序列)应不应该共享、共享数据的真实性如何保证等等。这些问题应该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流程来解决。孙璘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了这些问题并进一步发出了倡导,希望能够在组学数据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组学研究的发展。

这次会议让我收获良多。最重要的是作为研究院的一员,通过这次会议我对表型组的研究认识更加深入,对我们院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希望今后还有机会能听取表型组的相关学术会议和讲座,也期待听到金力院士和其他学界大佬的精彩演讲。



丁立(2020级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40B70

作为研究院2020级的博士新生,我很荣幸能够参加第三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生物学研究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研究,发展到表型组研究,其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赵国屏院士说,人类表型组研究具有多尺度、高维度、异质性和复杂体系等特点,这使得研究变得十分有挑战;但同时,在技术规范标准化、数据整合共享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也有着许多的机遇。

今年的人类表型组研讨会阵容十分强大,围绕表型组时代的人类健康这一主题,十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们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研究进展,其中最主要的议题为“新冠病毒的表型组学研究”、“表型组学与科研规范”、“表型组学技术与标准”、“数据科学与表型组学”。在所有发表演讲的教授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许田教授、张永振教授、Jean Krutmann教授和石乐明教授,他们的报告十分精彩。我作为刚入学的新生,有关于人类表型组的背景知识和研究进展十分欠缺,通过这次研讨会,我深深地了解到了表型组研究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我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深入探索,并早日为人类表型组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白玉川(2020级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

40714

我非常荣幸参与“第三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这次会议给我的感觉是邀请的专家足够权威,讲述的内容足够前沿,议题的设置足够多元。此次会议给我提供了很好的了解人类表型组研究的机会。

在这次会议中,我重点关注的就是人类表型组研究的领域究竟包含哪些,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相关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田梅教授主持的第一场发言。其中赵国屏院士谈到人体微生物表型研究,从专业的视角探讨了人体的微生物问题,让我耳目一新。许田教授讲述了定量研究的生物基础,这使我回想起我们平时所学习的定量研究,我在自身学科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比。讨论最多的还是就本次新冠疫情的病理和诊疗模式进行了生物学上的分析,我深刻感觉生物以及生物医疗研究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与当前提出的互联网+大健康模式具有很多可以结合的点值得探讨。

再次感谢研究院给予的这次参会机会,我从会议中学习到很多前沿的研究成果,也希望更多地参与到表型院的工作中来。


戴正辉(2020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

15FF4

通过参加本次会议,我对表型组学的理解有更加深入了。表型组学这个名字的概念在脑海中愈发鲜明,愈发生动。表型是生命体的生物特征。表型组,是指生物体从微观(即分子)组成到宏观、从胚胎发育到衰老死亡全过程中所有表型的集合。基因(内因)与环境(外因、含环境暴露和生活方式)共同决定了表型。在本次大会中,金力院士的报告对我影响最深,他说:“基于测一切之可测的理念,人类表型组计划就是要对人类的各种表型进行全尺度、全周期、从微观到宏观的、精密系统测量,从而进一步去了解人类的各种表型和人类健康的关系。”


陈梦水(2020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

3BB9F

第三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人类表型组大会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表型组学分会年会已经完满结束,我通过网络听取了开幕式和部分议题的报告。

作为录取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虽然未来需要做许多与表型组学相关的项目和工作,但对表型组学、人类表型组计划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等的认识非常有限。本次会议给我提供了一次深入学习的机会,金力院士在开幕式中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人类表型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推动,使我对表型院的建设和人类表型组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人类表型组计划尚处于发展阶段,但研究和应用前景都非常广阔。表型组学是继基因组之后,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个新的大型项目,有来自全球各国的顶尖学者和专家参与其中,也在本次会议中为我们带来了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科学家们能够通过精密仪器测量所获的海量表型数据,科学分析所得的各项成果都将对研究生物发展、探索人类健康有重大意义,对基因和表型的精准研究有利于临床的精准治疗和对个体健康的精准管理。将海量表型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结合,能够实现跨学科发展,形成创新科研成果,能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优质、方便的测量、分析和科研工具,也能够推动全球生物、医学和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发展。


戴章园(2020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

5126F

经过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对健康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作为一名参与人类表型组学研究的电子信息专业的研究生,,通过这次会议,我深入地了解了表型组是指生物体从微观组成到宏观、从胚胎发育到衰老死亡过程中所有表型的集合。知道了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了表型。

我将牢记金力院士所说“基于测一切之可测的理念,人类表型组计划就是要对人类的各种表型进行全尺度、全周期、从微观到宏观的、精密系统测量,从而进一步去了解人类的各种表型和人类健康的关系。人类表型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人们整量级地提高医学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实现对疾病的精准分型、精准分类,引导临床实现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促进个人的精准健康管理。这对支撑精准医学、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从而在研究院老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人类表型组计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尚尔菲(2020级遗传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为院里的一名新成员,很荣幸能够以会议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本次人类表型组大会。由于疫情的原因,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当中,各位老师给予了我耐心指导,让我尽快熟悉了会议系统的使用。在讨论和预演中,他们考虑到了会议中种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且准备了详尽的替代方案,以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办事细致的品质。在会议中,各位老师与同学们通力合作,成功举办了这场学术的盛会。我也是第一次有幸见到如此重量级的嘉宾,聆听到干货满满的报告,如灯塔照亮海面,良好的学术分享进一步增进了我对于人类表型组研究这一广阔领域的认识。


陈清旺(2020级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E698

有幸作为第三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WebEx会议志愿者的一员参会,我有机会从一个不一样的的角度去参加此次的线上学术会议。这次志愿者经历不仅让我了解到线上学术会议的筹备工作,也让我掌握了现在常用的线上会议平台如腾讯会议、WebEx等软件的使用方式,受益匪浅。而当初的参会动机——有机会与学术大牛“面对面”交流,也成了真,甚至还看到了大佬们有趣的生活的一面。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表型院筹备会议的老师们是十分给力,面面俱到,志愿者们的工作也较为轻松。总而言之,这确实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值得从中汲取养分,自己再慢慢成长。


曹泽慧(2020级遗传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能够作为志愿者参加第三届国际表型组研讨会,我感到十分荣幸。在特殊的疫情时期,即使是线上会议,仍然能够感受到各位老师饱满的科研热情。作为一名刚刚开始研究生生涯的新生,我受益匪浅。同时,感谢各位老师的细心安排和耐心指导,使得志愿者的工作较为顺利和轻松。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作为张江复旦创新中心的核心平台之一和复旦大学世界一流生物学科的新兴增长极,传承百年复旦的创新基因,依托张江科学城一流的创新生态,全力打造人类表型组科学研究的领先机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尖端创新的策源重镇和引领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核心力量。

研究院本着对于每一位研究生的学习与发展负责的态度,不遗余力最大程度地为院内每一位研究生创造强大的实验平台及数据采集分析平台支撑,竭尽所能地为每一位研究生打造开放多元的高质量,多交叉学术交流平台与资源,旨在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养及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为今后长足稳健的发展做好坚实积淀。

珍妮·古道尔说过:“人生中有许多提供我们透视世界寻找意义的窗口,科学即是其中的一扇。许多聪明、洞见犀利的科学家前赴后继地擦亮了窗上的玻璃。透过这些窗户,我们对于人类过去未知领域可看的更远,更清楚”。

如同拼图游戏一般,这项以人类表型为出发点,关于人类复杂生命系统机理与奥秘的探索之旅的求知问道仍然需要坚持不懈的探索与钻研,方能够有真正的窗明几净吧?

面向未来,研究院将瞄准世界顶尖水平,开拓原创前沿研究、创制先进技术标准、汇聚国际顶尖人才、作育青年科技菁英,为引领生命科学的跨越式发展、服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期待集众人之智的每一场学术火花,更期待有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这个致力于造福人类的“拼图游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