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和空间组学合作论坛”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
POSTED BY: 2023,05,08

2023年4月20日下午,由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主办的“影像和空间组学合作论坛”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生命科学学院G区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由田梅教授和钱斌治教授共同发起组织,聚焦于多种前沿成像和空间组学技术、算法的开发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来自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近2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就各自领域前沿技术作了精彩报告和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总共邀请了11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田梅教授首先介绍了分子影像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精准诊治、脑功能脑疾病研究、新药研发创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药学院李聪教授介绍了肿瘤代谢分子术中可视化仪器的研发和使用,针对性地解决阳性手术边界可视化等临床需求;化学系张凡教授介绍了具有高穿透度和信噪比的近红外第二窗口活体动态成像技术;生命科学学院刘铁民教授介绍了基于fMRI的针灸辅助减重方法,通过影像学方法清晰阐释了传统中医技术的潜在机制;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丁琛教授介绍了蛋白质组相关研究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以及其课题组研发主导的蛋白质组深度覆盖平台和蛋白质组数据综合分析云平台;钱斌治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空间组平台的技术原理、相关仪器及后续研究规划;药学院季斌研究员介绍了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阿尔兹海默症等方面的应用;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原致远青年副研究员介绍了空间组学技术的实验原理以及SEAM,SOTIP,SODB等空间组学相关分析技术或数据库;生物医学院施立雪青年研究员介绍了超多色拉曼振动光谱的相关应用,其研发的受激拉曼光谱(epr-SRS)具有成像采集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在组织透明化或膨胀显微技术处理以后可以做到更高分辨率的成像;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孝勇青年研究员介绍了定量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等脑疾病中的应用,包括CBF-MRI,DCE-MRI等新技术的应用;药学院王璐青年研究员介绍了活细胞超分辨荧光成像研究的进展,解决了成像分辨率不足以区分临近位置不同光点等问题。

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梅教授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致辞。她指出,影像学是将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融会贯通的重要手段,而空间组学研究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种重要学科,两者的结合将为有力助推相关领域发展。

本次合作论坛中,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通过深入交流探讨,为各自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跨学科合作的可能性。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此次跨学科交流论坛为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平台,希望论坛能定期举办深入促进各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学科的共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