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8日,国际组学大数据质量控制学会(MAQC Society)中国分会成立大会暨面向“面向人类表型组的数据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成功召开。
国际 MAQC 组学大数据质量控制学会 (The International Massive Analysis and Quality Control Society) 成立于2017年4月12日(www.maqcsociety.org;Shi L et al.,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7),由基因芯片和新一代测序数据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分析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联盟 MAQC/SEQC发展而来。MAQC学会致力于提高高通量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可重复性和可靠性的研究。

MAQC学会中国分会的成立,将发挥MAQC学会在组学数据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的国际领先优势,聚焦人类表型组测量和大数据分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为“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的实施奠定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为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做出贡献。
MAQC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复旦大学石乐明教授和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昌军副研究员担任本次大会的共同主席。美国FDA的Weida Tong教授、SAS公司的Wenjun Bao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忠副院长和吴纪华副院长先后致辞。共有来自产学研各界的100多名科研人员、临床工作者、产业界人士和在读学生参加本次研讨会。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杨忠副院长致辞
国际MAQC学会董事会主席、美国FDA Weida Tong教授宣布MAQC学会中国分会成立
国际MAQC学会董事会主席、美国FDA的Weida Tong教授宣布成立MAQC学会中国分会,MAQC联盟研究计划和MAQC学会的发展历史和研究主旨。MAQC国际学会致力于解决组学数据分析中的可重复性问题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而促进生物信息学和生物统计学质量控制实践和标准数据分析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和跨领域合作,为人类表型组学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贡献力量。
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李金明主任作现场报告

复旦大学石乐明教授作现场报告
复旦大学丁琛教授介绍了“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的核心任务和发展路线图。人类表型组计划使生物学研究从过去的“基因型—中间表型—表型”的单线程研究模式转变为“基因型—表型”的复杂网络状研究模式,为人类健康研究提供新驱力。华东师范大学石铁流教授、复旦大学郑媛婷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国庆教授、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李金明主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黄杰教授和美国SAS公司的Wenjun Bao博士分别从人类表型组本体构建、标准物质与人类表型组测量的质量控制、人类表型组计划的信息系统、室间质评促进实验室检测的质量和可靠性、NGS体外诊断试剂的监管、人类表型组数据的整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报告。
本次大会是一场数据质量控制研究和人类表型组学研究的交流碰撞,MAQC中国分会的成立将促进中国组学大数据分析实现更深层次的跨领域交流和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为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