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别样相聚 —疫情之下 我们这样做
POSTED BY: 2020,03,30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让我们在万家团圆之时,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抗疫期间,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的研究生们,有何所思所想、所行所动?

虽然远隔千里,依旧“见字如面”。他们中有的坚守临床一线;有的利用自身专业学以致用回报社会;有的利用坚实丰富的专业背景积极参加义诊;有的即使身在家中依旧保持高效率的学习节奏;有的身处疫情中心依旧乐观积极给身边人带来正能量;有的化身小诗人/美食家,在繁忙的学习后寻找一片放松自我的天地;有的积极利用学科背景参与志愿活动……


梁剑青 · 2018级博士 遗传学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翘首以盼的春节变得和往年不一样了太多,然而听从指挥,宅在家里的这段时光,我心依旧向阳。因为我相信冬去春来,必将是春暖花开。对我而言,真的是在家里度过了一个好长的假期,但是学习依然不能落下。这段特殊岁月也是一个审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在阳光恰好的清晨,一杯温热的茶,笔记本、iPad和活页纸是我学习的小伙伴,喜欢在听讲和阅读文献时,在纸上沙沙地记录关键信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满满的笔记会让我有种成就感。旁边还有妈妈为我准备的蓝莓叶黄素糖果,开心。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感恩所有为疫情坚守在一线的人们,感恩所有为疫情付出的人们。

愿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健康平安。


郭丽 · 2018级博士 人类生物学

非典爆发的那年,我正在读高中,虽然我的家乡不是重灾区,网络也不如现在发达,但醋和板蓝根的脱销,大家的惶恐和不安,广播里循环的疫情播报,电视屏幕里医务人员的艰辛和伟大仍然铭记于心。而也正因为那场疫情,让我从医的理想萌发而坚定。这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举国战役,我很幸运,这次疫情中,我以一名临床医学生的身份参与阻击战。尽管积极请战支援武汉,但因为年资限制,无法亲赴援鄂;然而,在疫情期间,我依旧坚守工作岗位,积极配合院内的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无论是新冠还是非冠病人,都尽己所能的照顾诊疗,并坚持以往的讨论疑难病例,看指南,读文献,参加学术会议,思考医学科研……让我深受触动的是援鄂战士李佳医师所说的“每个时代,总有一种活法让人振奋!茫茫尘世,每个小小的你和我都微不足道,但又不可或缺,因此,我们才勇敢!”。作为万千医护人员中的一员,虽然平凡,我也依旧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散发光热,因为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让我们亦带着爱和希望,静待疫情退散,待到河清海晏,相逢国泰民安;愿一线的战友们早日平安归来,愿此后的我们都能珍惜每个安稳的日子。


张俏 · 2018级硕士 生物工程

说实话,这个特殊的假期是上大学后在家里度过的最长假期。提笔的时候,宅在家里一个多月了,这期间心情起起伏伏。因为无法回到学校,部分实验不能延续做,家里网络不稳定导致资料数据的获取异常困难,诸多的不适应让我有些苦恼和焦虑。然而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引领着我,慢慢调节自己的心态,逐步将每一天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白天工作+晚饭后运动+一部老电影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三部曲。近期,随着疫情的好转,偶尔会在饭后出去散散步,也是少有的静下心来。放缓步子,仔细地看看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儿时记忆中的路几乎都变了样,妈妈偶尔牵起我的手,一切似乎又没变。

最后,怀着感恩的心向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可爱的人们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啦!


孟庆兵 · 2019级博士 中山医院骨科

病毒肆虐,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与新冠病毒的战争。作为一名临床外科医生,一名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党员,我时刻准备着接受党的号召,奔赴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虽然这次没有机会成为“逆行者”,但是我的心一直关注着中国的疫情,关注着前线上同学、好友的安全。每每看到他们的留言、疲惫的双眼、脸上的压痕,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疫情期间,我一直都在努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到身边的人。坚持在网络平台进行义诊,并在家乡的医院开展部分义诊手术;生活中,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做好防护、不聚会、不串门,教大家正确佩戴口罩、洗手、消毒;同时,还向大家“云科普”家居锻炼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董健教授团队的颈椎/腰椎健身操。

2020的春天会让我们终生铭记,感动和希望同在。


刘平辉 · 2019级硕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宅在家里,每天关注着疫情动态,湖北持续上涨的病例数让人心急如焚,五湖四海的救援物资让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医护人员的艰辛困难让人无比心疼。大灾彰显大爱,大难展现大国担当。新冠疫情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加骄傲,更加安全,强大的祖国护佑中华儿女,中华儿女共同建设更强大的祖国!闲暇之时,特作小诗一首,感恩所有在疫情中奉献力量的人们。

《人间烟火》

新冠疫情乍突现,医护前线勇奋战。

八方驰援共抗险,留守家中不添乱。

科研道路受阻碍,田园生活放异彩。

小城故事留心怀,春暖花开爱满载。


王帅尧 · 2019级硕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呈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都是一道值得深思的思考题。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疫情的防控是由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坚持全国一盘棋。在这一盘棋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建立起“一省包一市”的对口支援关系,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倾全国之力打防疫的人民战争有力地传播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在此过程中,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同胞的团结。希望疫情早日彻底结束,也希望每一个人身体康健!


苏明杰 · 2019级博士 人类学

我是一名人类学专业的研究生,2020年的假期让我身处疫情中心。在这个漫长的假期中,最大的感触是人与人间的互助。近到我身处的小家,给妈妈买药,想办法买口罩,到后来社区下沉干部帮我们充天然气,拿快递,社区的志愿者帮忙配送食物,远到学校千里送温暖,学院老师尽全力帮忙解决问题,班干部及时分享买药渠道的信息,再到全国各地的英雄般的医护人员的紧急救援,以及全国人民尽己所能的奉献爱心,甚至漂洋过海来自海外同胞和其他所有外国友人的倾力相助。这期间令我感动的人和事,无数。

人类学学者不断地寻找人类社会的起源,有的人就认为人类之间的互助,比如分享食物,共同打猎什么的这种互助行为是人类今天的社会的一个根源。互助,真是人类伟大的道德。同时,亲历这次疫情,我服务人民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愿早日春暖花开。


杨先意 · 2018级硕士 生物工程

2020年,感觉自己生活在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里。没错,以往的观念总是会着重渲染“事实”、“现实的生活”的“真实的魅力”,但是这次,一件件“怎么可能是真实的事”活生生地在这个世界上发生了,才知道什么是触及心灵的震撼。

疫情发生,整个湖北都被封禁,在我和八十几岁的奶奶解释了几遍“今年为啥没人拜年”后,老人终于也意识到“正有大灾难在发生”。看到李文亮医生病逝后,夜晚两点多,我独自一人在已经熄灯几个小时的房间里抱着手机默默流泪,很难想象2020年第一次哭是为了一位“陌生人”。多难兴邦!幸运的是我们国家经受住了这次考验。我家在疫情重灾区——黄冈,疫情期间也得到了很多帮助。在外地的朋友、同学、老师都给我了我很多的关怀,经常在微信上询问我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及我们这里的情况。导师从德国买到了一批口罩,急忙寄给我;我还顺利申请到了学校的应急补助,非常暖心;学校还成立了湖北学会临时党支部,让大家报团取暖、互相帮助,在这种发快递异常艰难地时候还给我们每人送来了一两本专业书,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学习;家里面也领到了村里发的一次性口罩和体温计。安心在家待着,大家都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感恩所有在疫情期间对我们施予援手的人,这份感动将会陪伴在我今后的每一段时光里。


潘成芳 · 2019级博士 神经生物学

在翘首以盼的新春来临之际,一场疫情打破了佳节的喜悦平和,尽管觉得疫情中心武汉离家乡很远,但是中国近几年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地域交流以及人口流动。因此,还是很担心。有一段时间,每一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查看疫情人数变化,尤其是看到因疫情去世的人数,心情很是沉重。正所谓: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山。逆行,这个词,让我觉得既英雄主义,又很悲壮。在这个期间,钟院士逆行,李院士逆行,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逆行,甚至是本来可以规避这场战役一线的人依旧逆行加入……有许多令人泪目的人和事,这些令人震撼和感动的瞬间,无疑不在展现祖国的强大,同胞的团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

在疫情最初期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做好自己以及家人防疫防护的同时,想贡献力量却深感无力的颓败感萦绕心间,看到学校召集志愿者为上海援鄂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线上家教的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报名,顺利通过面试,如期保质保量的进行线上教学。虽然,不能够到一线,但仍旧尽己所能地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愿山河无恙,致敬战役里的每一个逆行英雄。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因此,在这个长假里,如何充实度过每一天,如何给这段时光赋予独特的价值,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见字如晤,喜乐平安,不负韶华,青春恰自来。

/* */